首页 > 研发信息 >内容详情

时间2023-06-25

端午赏《端午图》

【来源:本网原创】 【点击量:402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从古代开始,民间形成了颇有特色的“避五毒”“躲端午”等习俗,古代画家在有关端午节的绘画中,常表现出驱邪辟疫的美好愿望,清代画家任伯年的《端午图》即寓此意。


任伯年,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 浙江山阴航坞山(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人,清末“海派四杰”之一。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绘画题材广泛,人物、肖像、山水、花卉、禽鸟无不擅长。任伯年所绘的这幅《端午图》,画面素朴清雅,用笔用墨丰富多变,构图新巧,主题突出,疏中有密,虚实相间,浓淡相生,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26b25360f6cedfa14934d13ff7a9029.jpg

清代任伯年《端午图》

《端午图》上,艾草、菖蒲占据了画面的主要位置。艾草是端午节代表性的标志,民谚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之说。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说:“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端午节插艾,是为了不让邪毒进入庭院房间。清代《燕京岁时记》说:“端午日用菖蒲、艾子插于门旁,以禳不祥,亦古者艾虎蒲剑之遗意。”菖蒲为多年水生草本植物,被称为五瑞之首,生长于浅水滩上,其叶如剑,有香气。菖蒲夏季开花,花序密生而形小,呈黄绿色。每到端午节前后,人们便提篮去郊外水边采新蒲,然后回家酿酒。《清嘉录》说:“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民间有端午节把菖蒲和艾捆在一起插于房檐下的习俗,俗称“蒲剑艾虎”。民间有歌谣唱道:“五月五端午,天师骑艾虎,手持菖蒲剑,瘟神归地府。”艾草芳香的气味还可以提神通窍、驱蚊蝇虫蚁,夏秋之夜农家常燃起菖蒲艾叶以驱蚊灭虫。


在艾叶的后面,画有几朵盛开的蜀葵花。蜀葵又称“一丈红”,端午时节开花,故又名“端午花”。蜀葵花花开似锦,多为红色,艳丽多姿,令人喜爱。蜀葵嫩叶可食,全草入药,有清热止血、消肿解毒之功。人们认为蜀葵还有辟邪的作用,在端午节这天常在家中插蜀葵花。


《端午图》中间画着一条黄鱼。在江南地区,人们喜欢在端午节品尝黄鱼、黄鳝、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等五种食物,被称为“五黄”。端午节吃黄鱼有多种传说,其中一种说法是为了尝鲜。黄鱼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有补五脏、疗虚损等功效。


《端午图》右下方画有一束折枝枇杷,叶子翠绿,金黄色的果实挂满枝头,寥寥数笔,却内涵丰富,韵味十足。“五月枇杷黄似橘”,枇杷是江南一带端午节前后的时令水果,过端午节不仅要吃粽子,还要吃枇杷。


《端午图》的下方,画的是地上随意摆放着几个蒜头,与左上的菖蒲遥相呼应。在湖南、河南、浙江等地区,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将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食。


《端午图》笔墨简练洁净,清新古雅,所绘之物敷色雅丽,相得益彰,既表现了端午节悠闲的生活场景,又蕴含着祈盼吉祥安康之寓意。 

    (郑学富)


   













我来说两句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本页分享二维码

手机或其他移动端任意浏览器扫一扫打开此页,便捷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