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报道 >内容详情

时间2022-11-28

点赞!神经外科颅内多发动脉瘤栓塞术,解除患者颅内“不定时炸弹”

【来源: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点击量:315

 颅内动脉瘤,一直被神经外科医生称之为长在脑壳里的“不定时炸弹”,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死亡率高,而多发动脉瘤易更早出现破裂出血,一经发现应及早手术治疗。手术不仅要做到创伤小,还要保证载瘤动脉的通畅,其难度无异于“高空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危及生命。


血管内治疗就是俗称的“介入”治疗,属于微创手术。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就是通过大腿根的动脉穿刺,从血管内部向动脉瘤内填入医用材料弹簧圈,减少血流对瘤体血管壁的冲击,降低破裂风险。

手术演示

患者基本情况


85岁的李奶奶(化名)在睡梦中突发爆裂样头痛、剧烈呕吐,家属闻声赶来,发现老人摔倒在地,呼之不应,立即将其送至我院,经急诊头颅CT检查考虑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于是立即收入神经外科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神经外科介入组组长杨扬查看患者后,发现老人处于浅昏迷状态,病情危重。通过询问家属老人的病史并结合CT检查判断,可能是动脉瘤破裂出血导致。


术前CT


杨扬介绍,颅内动脉瘤是脑血管上的异常膨出,这是一种良性疾病,它具有高患病率、高破裂率、高死残率的特点。我国约有4千万颅内动脉瘤携带者,虽然绝大部分处于静息状态,但它就像是埋藏在人脑中的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会导致灾难性后果,致死、致残率高达30%-40%。


手术情况


随即,杨扬医生为老人进一步完善CTA检查,果不其然,患者右侧大脑后交通段、前交通动脉处各有一个动脉瘤。术前,科内针对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进行讨论:对于颅内动脉瘤,通常有两种手术方式: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和经导管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因李奶奶为颅内多发动脉瘤,并且年龄较高,老人身体承受能力有限,手术风险较高,介入治疗是李奶奶的最佳选择。



杨扬医生通过急诊为患者行脑血管造影,进一步明确老人两个动脉瘤分别位于右侧大脑后交通段、前交通动脉,形状不规则,根据患者头颅CT蛛网膜下腔出血形态无法明确具体责任病灶,杨扬医生决定对两枚动脉瘤同期行介入栓塞手术。

介入栓塞术不需开颅,是微创手术,只需要通过股动脉处做针眼大小穿刺孔便一次性处理两个动脉瘤,可谓是“一箭双雕”,但对术者的要求极高。


杨扬(左一)、张雅轩(左二)为患者手术治疗


历时两个小时,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造影提示两个动脉瘤均完全栓塞,载瘤动脉通畅,两颗“炸弹”被成功拆除。


右侧颈动脉正位造影

右侧颈动脉侧位造影

右侧后交通动脉瘤完全栓塞(正位)

右侧后交通动脉瘤完全栓塞(侧位)

左侧颈内动脉造影

前交通动脉瘤完全栓塞


术后第一天CT


术后,李奶奶恢复良好。术后第三天,神清语利,四肢活动自如,没有任何功能障碍,复查CT也没有再次出血及梗塞情况,家属拉着杨扬医生的手说:“幸亏遇到了你们,才救回我妈妈一条命,非常感谢你们。”

专家介绍



颅内多发动脉瘤是指颅内同时存在2个或2个以上动脉瘤,其病死率和致残率比单发性动脉瘤要高得多,且治疗存在手术风险大、要求条件高、术后并发症多等特点。因此提醒广大市民,如果突发剧烈头痛,要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一定要让患者保持安静,不要随意搬动,不要用力,平卧时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堵住气管导致窒息。同时也呼吁40岁以上,经常伴有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人群,可行脑血管检查,包括头颈CTA、脑MRA或脑血管造影等。


来源:包医一附院神经外科


我来说两句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本页分享二维码

手机或其他移动端任意浏览器扫一扫打开此页,便捷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