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医介绍 >内容详情

时间2023-08-15

清代名医李炳,扬州百姓心中的“李仙”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 【点击量:25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李炳(1729—1805),字振声,号西垣,清代扬州名医,江苏仪征人。李炳少年学医,师宗《伤寒论》,后自觉不能真正理解医学之蕴,又学《周易》十年而有得,成为一名精通“易”“医”的大师。撰有《西垣诊籍》《金匮要略注》《辨疫琐言》。


李炳行医数十年,治病救人无数,尤其特别关注贫穷百姓的疾苦。李炳治病时无论贫富,“以身名性命誓而决之,手调其药而坐验其啜,不效不已”。病者愈后,有时无一钱所报,而李炳仍以为快事。清代江苏扬州名儒焦循曾评价他:“君为贫人贱士治疾,必竭尽心力,寒暑暮夜,闻召即行,而短于伺候富室显者,故身后无余财。”在焦循为李炳写的《李翁医记》中,记载有李炳的两则医案故事,值得一读。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冬,有一市井之人的小儿身患白喉,喘促欲绝,无奈之下延请李炳医治。李炳诊治之余,得知患儿乃这户贫民独生之子,恻然良久,顿生恻隐之心,竭尽心力,反复求之,该患儿最终得以获救。扬州江都邵伯镇一位贫穷妇人,咳嗽吐血,形枯神瘁,待命于床蓐。李炳起初并未对此妇病情特别在意,开具了滋阴凉血之药,后不经意间看到病家所供之神像,便想起曾用化瘀之法治愈过一个相似的危重之人,感叹道,差一点便将无以面对所供之神。遂重新为妇人诊脉,最终用仲景百劳丸治疗而愈。从这两个故事中,可见李炳从不歧视贫苦者,而是全心全意对其进行救治。焦循在《忆书》一文中写道:“(李炳)每乘舟过我,则沿湖之人邀之以小舟,相接如蚁。翁于贫穷无力者,用心力活之。”


李炳去世后,当地有心人集其十数年来所用方药,各依脉案分门类合订成簿。有病时,先设灵位向李炳祷告,再从簿中寻找与病者相合的方药,服后顿愈,愈则谢以纸钱,故而扬州当地百姓称他为“李仙”,这也是对他一生的最高评价。


(吴祝平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我来说两句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本页分享二维码

手机或其他移动端任意浏览器扫一扫打开此页,便捷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