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药介绍 >内容详情

时间2023-06-25

处处山青育仙草 家家药香辟毒邪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 【点击量:227

——民族地区端午药市民俗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为重五节、端阳节、天中节、龙舟节、浴兰节等。魏晋南北朝之后,古老的端午祭龙习俗与纪念屈原相融合,延伸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长江以南的很多地方,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居住地,为满足夏季来临前人们对驱疫辟邪药材的需求,形成各有特色的端午药市。


流传2000多年的端午节,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吃粽子、扎彩绳、赛龙舟等习俗,而且与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有着难解难分的紧密联系。


端午节与药结缘,始于古代。农历五月是仲夏之月,“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逸周书·月令解》)。“端午至,五毒出。”端午节邻近夏至节气,天热地湿,秽气丛生。在古人看来,五月五日是“凶日”,有毒、邪近身;但五月五日也是“吉日”,因为此日阳气最旺,植物药材药性最强。中华民族祖先所创建的顺应自然规律的中医药理论体系,指导着人们按照端午的季节特点合理用药,达到防病祛灾、养生保健的目的。由于地域、环境的差异,各地在端午节期间形成多种多样的用药习俗。


最早留下文字记录的药俗,是源于西周时期的“蓄兰沐浴”。古人有在天气渐热之季以佩兰等草药的药汤沐浴、除毒之俗。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九歌·云中君》记述了楚地的这个习俗:“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西汉礼学家戴德汇编的《大戴礼记·夏小正》记载着全年各月份的物候、气象、天文和农业生产事项,其中记曰:“五月,……蓄兰,为沐浴也。”南朝梁元帝时期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唐代以后,“浴兰”一词常出现在诗词中。唐代元稹《表夏十首》:“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北宋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北宋苏轼《浣溪沙·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端午节当天,全国上下无论南方、北方,几乎家家户户门上都要悬挂一把植物药材艾蒿(荆楚地区称之为“悬艾人”)或菖蒲,大人、小孩身上都佩戴装有药草的香囊。有些民族时兴点燃艾叶、苍术、白芷等药草,用烟雾串薰院落,祛秽驱毒。有些地方习惯将一些药材加进主食和菜肴,享用一顿美味药膳。还有些地方流行端午节前后备足全家平时所用药材,晾晒处理后储存起来。正如南宋诗人陆游《乙卯重五诗》所云:“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端午节期间,家家药香辟毒邪,人们对药材的旺盛需求,催生了遍布各地,特别是南方民族地区的端午药市。


瑶族聚居地的端午药市


位于湖南省南部山区的江华瑶族自治县,是瑶族历史上大规模山地迁徙转移的重要聚居地和中转站,也是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全国共有13个瑶族自治县,江华县的瑶族人口最多,被誉为“中国瑶族第一县”“神州瑶都”。江华县已有2000多年的建制史,经过世世代代的积淀,这里有着厚重的瑶医药文化底蕴。


根据当地瑶民的世代传说,瑶族药王爷的存药和管药之所就在江华县境内的大瑶山里。农历五月五日是药王爷的生日,瑶民认为在端午节期间万草皆可入药,都可以用来疗疾治病。从五月初一至五月十五日这半个月,山里的瑶民带着刚刚采挖或平日储存的药材来到各个集镇“赶闹子”(赶墟、赶集),满街药摊,药香弥漫,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数百种传统习用和珍稀草药,从瑶岭深山的各个角落汇集到城镇的大街小巷,成群结队而来的各地药商和城镇居民徜徉留连于药市之中,选购自己需要的原生态药材。在县城沱江镇,端午药市不仅规模大、持续时间长,而且药材品种多、交易量大。


瑶族是一个善于利用天然药物的民族,瑶族聚居区大都有自发形成的端午药市。距离江华县100多公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端午节期间同样有多处药材交易集市。各个村镇集市,平时就有少数摊子专售药材。端午节前后,集市上主要进行药材交易。茶江畔的恭城镇端午药市最为热闹。每天清晨,来自瑶乡山寨的药农、瑶医,肩挑背扛地从四面八方涌进县城,整齐有序地将新鲜草药摆在街巷的两侧。各种草药名目繁多,城乡居民向卖药者探问、求教,采购所需要的药材,有些人还聚在一起相互交流用药经验。


壮族聚居地的端午药市


壮族是中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边陲的靖西市,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历史上,靖西先后隶属于归顺土府、归顺直隶州。靖西属于喀斯特地形地貌,青山处处育仙草,野生药物资源丰富,有“药材大园林”之称。


举办端午药市的壮族居住地很多,以靖西规模最大。靖西壮族端午药市,据传始于宋代或明代,盛于清代,一直延续至今,已有千年历史。端午节前两天,靖西和周边各县懂方药的民众以及壮医、药农,还有越南高平省边境线附近的一些居民,纷纷将自采的各种新鲜草药、自制的中成药拿到靖西城的集市上摆摊出售。药市在五月初五端午节达到高潮,一直持续到初七、初八,入市药材琳琅满目,属于壮医使用范围的壮药约有三四百种。靖西是云南茶马古道延伸到广西田东县的必经之地,三七、麝香、虫草、天麻等名贵药材,通常先在靖西集中再运往田东县进行交易。由田东散往各地的三七,药商习惯将其称为“田七”。


据清代光绪年间《归顺直隶州志》记载:“五月初五日,家家悬艾虎挂蒲剑,饮雄黄酒,以避疠疫。”人们认为端午时节的草药根壮叶茂、药力大、药效高。人们端午节逛游药市,饱吸仙草百药之气,祈愿自己不生病、少生病。靖西壮族端午药市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壮族药王祭拜祈福仪式。壮族民众将端午视为药王生日或药王晒药日,因此端午节又有药王节、药师节之称。传说中的药王是壮医药神,他发现药草,免费为人治病,向众人传授种药、采药、治病的知识。

ed9856aa688814d4a3e23df28d0fd9c.jpg

《端阳故事图·采药草》,清代徐扬绘

726d6a5a5dda77ebf23292ba310f726.jpg

《端阳故事图·悬艾人》,清代徐扬绘

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和发展,靖西壮族端午药市不仅成为地区性药材资源的展销会、交易会,成为交流壮族传统医术和防病治病经验的平台,而且更是传播发扬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的舞台。2006年,靖西壮族端午药市入选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多民族混居地的端午药市


与云南省接壤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彝、汉、傣、傈僳、回、苗、白等多个民族混居。相传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亲率蜀军南征平叛,途经会理。正值农历五月,原始丛林间弥漫着有毒的瘴气,遍布咬人的昆虫。兵卒水土不服、肠胃不适,毒虫叮咬后伤口出现感染。诸葛亮在当地草医的指导下,带人采挖各种草药,有的用于炖食,有的用于煮水洗浴。此后,农历五月挖药根、吃端午药膳的习俗便流传下来,由此形成会理药市。会理古城自发形成的药材集市长达20天。农历四月底,县城周边的农民纷纷上山采挖沙参、泡参、玉竹、仙茅、透骨草等上百种宜于炖食、洗浴的草药,运到县城和村镇集市上出售。药市开张之后,药香满街,人如潮涌,直到五月十五日“大端阳”才结束。


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茶乡普洱市,汉、哈尼、彝、傣、拉祜等各族民众一直保持端午节炖煮各种药膳肉汤的习惯,意在驱浊气、补正气。“到端午,换肠肚,吃过药根肠胃舒。”普洱人“换肠肚”的方法,就是食用加入了草药的肉汤。从端午节前六七天开始,普洱的大街小巷便逐渐摆满形色各异、药效有别的“药根根”,有茴香根、鸡刺根、重楼、小红蒜、何首乌,还有牛膝、满山香、牛蒡子根、天冬等。绵延数百米长的街道两旁,种类繁多的草药让人目不暇接,人们专心挑选中意的草药,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药香气。端午节前夕和当天,家家户户都要买上一些“药根根”,少则七八种,多则一二十种。端午节全家欢聚一堂,各种草药与鸡块或筒子骨、猪肉放在一起小火慢炖,做成散发药香的端午节盛宴——药根肉汤。在普洱,不吃药根肉汤就算不上过真正的端午节。

(王续琨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





















我来说两句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本页分享二维码

手机或其他移动端任意浏览器扫一扫打开此页,便捷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