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医介绍 >内容详情

时间2023-06-08

厚德博学 矢志弘医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 【点击量:273

岭南中医骨伤科大家岑泽波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岑泽波(1936—2009)。

  广东省名中医岑泽波是享誉海内外的岭南中医名家、骨伤科大家,师承中国当代骨伤科流派十大名家之一何竹林,开创了中医伤科手术治疗骨折之先河。他曾担任多个国家级教材的主编和副主编,出版教材文字共计170万字,其担任主编的五版教材《中医伤科学》被重印24次,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


家学渊源幼承庭训


   岑泽波祖籍是广东南海九江镇,祖上从清朝中期开始行医,第一代从医的岑家太公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重建祖屋,亲自起草大门对联,上联“黄栀子背母过连桥偶遇大皇追木贼”,下联“白头翁练子除枯草为栽玉竹阴淮山”,对联中用了十味中药,以谐音巧妙串出两个故事,诙谐幽默中传递出岑家的治家理念。后世不负太公重托,到岑泽波已是七代从医。


  岑泽波于1936年出生于香港,2岁跟随家人回到老家。父亲岑达传在乡间开办诊所,岑泽波4岁即随父亲在诊所里练习写药方,为以后的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48年的一天,一名发高烧的患者来求诊,父亲一剂药下去,患者体温开始下降。第二天患者来复诊,恰逢父亲出外诊病,只有岑泽波在家,患者遂延请岑泽波诊治。岑泽波望闻问切后,按照父亲的处方进行加减,患者服药后继续好转,病愈后送了一块牌匾到诊所,上书“岑达传、岑泽波父子医术永流传”。这是12岁的岑泽波第一次得到患者的夸奖,自此学习中医的劲头更足了。


   新中国成立前后,社会动荡,医生奇缺,但家里的诊所并未受到太大的冲击,岑泽波课余一直跟着父亲学习医术。岑泽波酷爱药王孙思邈所著《大医精诚》,书中“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是他最喜吟诵之句,并以此作为人生信条和临证指南。


师承名家德高术精


   1956年,岑泽波考入广州中医学院(今广州中医药大学)医疗系。毕业时,因为有良好的中医基础,加上热爱运动,身体素质好,岑泽波被分配到广东省中医院做骨科医生,师从何竹林老先生。


  有一次,著名文献学家、中山大学冼玉清教授肩关节脱位,来找何竹林先生诊治。何竹林让岑泽波进行手法操作,并说:“我的徒弟,比我技术还要好!”岑泽波10秒内将冼玉清的肩关节复位,得到冼教授的称赞。年轻的岑泽波受到鼓舞,更加精进钻研医学,把自己的全副精力都投入中医事业中,逐渐成为一位医德高、医术好、传道授业、深受大家喜爱的名师名家。


   岑泽波曾担任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在广东省中医院工作期间碰到这样一件事。一天下午,5个人抬着一条腿骨暴露在外的伤者冲进广东省中医院,一边大喊:“岑泽波!岑泽波!”岑泽波并不认识这些人,但通过口音判断他们是自己的家乡人。作为一名医生,岑泽波知道断骨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不能超过6~8小时,否则容易感染细菌无法接回,而伤者在路上已耽误了太多的时间,情况非常紧急。他立刻安排伤者从急诊室直接进入手术室,一分钟都没耽误,再交代伤者的家属慢慢办理余下的手续。这次手术成功保住了伤者的腿骨。后来这名伤者对岑泽波千恩万谢,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保住了腿,也就撑起了一个家庭。在岑泽波的从医生涯中,这类事件数不胜数。无论是不是老乡,岑泽波都会这样做,尽己所能帮助别人是他的原则。带队下乡巡回医疗,进村入户,访贫问苦,送医送药上门,这些事情他坚持做了50年。


   岑泽波深得何竹林的骨折整复手法真传,并不断推陈出新,制作及运用“裹帘”“腰柱”等骨科特色器具,为患者治疗提供便利。他率先在中医院校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损伤,积极推广何竹林的临床经验,其科研成果“何竹林风湿跌打霜”“脊椎骨折的护理”等,曾荣获省级科研奖。


  岑泽波情趣高雅,爱好广泛,书画造诣颇深,他将这个特长应用于骨伤课程教学,深受学生欢迎。课堂上,岑泽波无需人体骨骼解剖挂图或骨架,他只需一支粉笔、一张嘴,点划走笔之间精妙地在黑板上画出一根骨头、一个解剖部位,再将知识娓娓道来,经常博得满堂喝彩。


弘道香江提振中医


   2000年,岑泽波赴港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教授。其实早在1872年,香港就成立了中医慈善医院——东华三院,吸引了许多内陆精英考入任职,香港中医一度得到发展。后来香港为日军所占领,东华三院被改作后方军医院后,香港中医又逐渐走入低谷。在香港执教的7年中,岑泽波搭起了一座连通粤港两地的桥梁。他为香港培育新一代中医人才,给中医团体讲课,帮助香港中医界在职人员培训提升。他从香港带队到内地实习,帮助香港中医师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助力香江两岸学术交流、情感沟通。


  岑泽波以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魅力孜孜不倦地传播着中医的精髓,他的学生遍布世界,据统计仅在美国开医馆的学生就有400多人。他期望,通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将中医发扬光大,让全世界都领略到中医的魅力。


(陆金国 王一帆  广州中医药大学











我来说两句
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本页分享二维码

手机或其他移动端任意浏览器扫一扫打开此页,便捷转发分享。